在高中学习的关键阶段——高三,部分学生做出了“不去学校去补习班”的选择。这一现象引发了诸多关注与思考。
一、选择补习班的原因
1.个性化辅导需求:学校教学往往遵循统一进度和课程安排,难以完全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节奏与知识掌握情况。例如,一些学生在某些科目上基础薄弱,如数学的函数部分或英语的语法知识,在学校大班授课中可能无法得到足够的针对性指导。而在补习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为其量身定制学习计划,针对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快速弥补知识漏洞,建立扎实的知识体系。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对于成绩中等偏下或有明显偏科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他们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在高考前实现成绩的显著提升。
2.灵活的学习时间:高三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学业压力,除了日常的课程学习,还有各种模拟考试、作业以及复习任务。补习班通常能够提供更为灵活的时间安排,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上课时段。比如,有些学生在学校白天的课程结束后,感到身心疲惫,学习效率不高,他们可以选择参加晚上或周末的补习班,这样既能避免与学校课程冲突,又能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提高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对于那些需要兼顾学校学习和其他课外活动,如艺术特长生或体育特长生,补习班的灵活性也有助于他们在备考的同时不放弃自己的特长培养。
3.小班化教学模式:相比学校的一个班级几十名学生,补习班通常采用小班教学模式,每班人数较少。这使得教师能够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在小班环境中,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与教师互动交流,提问问题时不会因为班级人数过多而被忽视。例如,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教师也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发言情况进行个别点评,帮助学生开拓思维,深化对知识的理解。这种紧密的师生互动关系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1.缺乏学校学习氛围:学校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有着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学校里,学生们可以与同龄人相互交流、竞争与合作,共同进步。而补习班相对较为单一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缺乏学校的多元化环境。长期处于补习班的学生可能会感到孤独和压抑,缺乏与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社交体验,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可能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例如,一些学生在离开学校后,会觉得失去了与朋友相处的机会,逐渐变得性格孤僻。
2.信息获取不全面:学校作为教育机构,会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资源和信息渠道,包括各类学术讲座、社团活动、竞赛通知等。这些资源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补习班主要以高考科目的辅导为主,学生在补习班中可能错过许多学校组织的有益活动和信息。例如,学校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举办的科普讲座,能够让学生了解到学科前沿知识和研究动态,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和探索欲望;而参加社团活动则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能力等。如果仅仅依赖于补习班,学生可能会在综合素质的培养上落后于在学校正常学习的同学。
3.经济成本较高:参加补习班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对于一些家庭来说可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一些知名的、师资力量雄厚的补习班,收费标准往往较高。此外,还可能涉及到教材费、资料费以及交通、餐饮等附加费用。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说,选择补习班可能会给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例如,有的家庭为了让孩子参加补习班,不得不节省其他方面的开支,影响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品质。而且,高费用并不能保证一定能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也增加了家长和学生的焦虑感。
“高三不去学校去补习班”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选择。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问题。学生和家长在做出决策时,应综合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权衡利弊,谨慎选择,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高三学习路径,为高考的成功和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