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关于在校内收费式补课这一现象,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与讨论。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分配和家长、学生对于学习成绩提升的需求变化,这一问题愈发受到关注。那么,在校内收费式补课究竟可以吗?这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来看,校内收费式补课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在公立学校中,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差异较大。对于那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而言,若校内开展收费式补课,他们可能会因为费用问题而无法参与,这就导致他们在获取额外学习资源和提升机会方面落后于其他能够承担费用的同学,从而进一步拉大了不同经济阶层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例如,在一些地区的公立学校曾尝试开展收费补课,结果部分贫困家庭学生只能无奈放弃,在学习竞争中逐渐处于劣势。
从学校教育的本质职能出发,也存在值得商榷之处。学校教育应当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性、普及性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在正常的教学时间内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如果校内盛行收费式补课,可能会使学校的教育重心发生偏移,将更多精力放在盈利性的补课项目上,而忽视了对日常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学方法的改进。而且,这可能会给教师带来不良的激励,让部分教师为了获取补课收入而故意在正常课堂上少讲内容,诱导学生参加收费补课,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的正常秩序和师德师风建设。
也有人从现实需求的角度为校内收费式补课提出一定的理由。如今,社会竞争压力日益增大,家长们普遍对孩子的学习成绩寄予厚望,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学习支持和辅导,以帮助孩子在升学考试等竞争中脱颖而出。在一些地区,校外培训机构众多且质量参差不齐,部分家长认为如果学校能够开展收费式补课,至少可以在校内相对规范的环境下,由熟悉的老师对学生进行辅导,这样既能保证补课的质量,又能方便家长接送和管理学生,节省时间和精力。例如,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外面参加培训,不仅费用高昂,还经常要奔波于不同的培训地点,而校内补课可以解决这些困扰。
但总体而言,在校内进行收费式补课弊大于利。教育部门已经明确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禁止公立学校举办收费性补课活动。这是为了维护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也是为了让学校回归教育本真,专注于提升日常教学质量。学校应该在优化课堂教学、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兴趣活动、提供免费的学习辅导和咨询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当然,对于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学习提升需求,可以通过合理的途径来解决。比如,鼓励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无偿为学生进行答疑解惑,组织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学习和交流;或者引导家长为孩子选择正规的、非营利性的课外学习资源,如社区图书馆、公益学习平台等。不能让校内收费式补课成为一种破坏教育生态和公平性的行为,而应该在合法合规、符合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探索更有效的教育教学补充方式,以保障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推荐阅读》